北京民间借贷纠纷律师
您当前位置: 首页 律师文集 债务诉讼

个人债务纠纷起诉费用 手里有欠条的农民工朋友们直接到法院起诉更好?

2021年5月22日  北京民间借贷纠纷律师   http://www.lcmjjd.com/

 杨晚柠,北京北京酒仙桥民间借贷纠纷律师,现执业于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法律功底扎实,执业经验丰富,秉承着“专心、专注、专业”的理念,承办每一项法律事务、每一个案件。所办理的案件胜诉高,获得当事人的高度肯定。在工作中一直坚持恪守诚信、维护正义的信念,全心全意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个人债务纠纷起诉费用

  诉讼是现在解决纠纷的最后一重途径,这也是通过法律的权威性以及强制性对于纠纷进行解决,但是在诉讼时是需要交纳的一定的费用的。下面就让为大家带来个人债务纠纷起诉费用相关内容,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个人债务纠纷起诉费用

  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


  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


  3、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


  4、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交纳;


  5、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


  6、超过100万元至200万元的部分,按照0.9%交纳;


  7、超过2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0.8%交纳;


  8、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7%交纳;


  9、超过1000万元至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6%交纳;


  10、超过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二、非财产案件按照下列标准交纳

  1、离婚案件每件交纳50元至300元。涉及财产分割,财产总额不超过20万元的,不另行交纳;超过2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2、侵害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以及其他人格权的案件,每件交纳100元至500元。涉及损害赔偿,赔偿金额不超过5万元的,不另行交纳;超过5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超过1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3、其他非财产案件每件交纳50元至100元。


  三、对于恶意拖欠个人债务纠纷的处理

  1、恶意拖欠个人债务的诉讼时效:从知道或应当知道自已权益时起两年内向法院起诉。


  2、恶意拖欠个人债务起诉的法院:您应向被告所在地法院起诉。


  3、恶意拖欠个人债务证据的搜集:就您手上目前的证据来看证明力还不够。单凭汇款单不能独立证明他欠款的事实,短信中也没具体讲明数额,因此证据方面有待更全面的搜集。


  4、如果原告胜诉,法院会依法执行,如果他没有现金还款,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5、他与父母之间存在继承关系,您与他之间存在借款之债,这是两种法律关系。您不用管他父母的情况。


  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个人债务纠纷起诉费用的全部内容。诉讼的费用也是法律必须的一部分成本,相比来说还是很划算的。如果你还有更多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的相关律师,他们会为你做出专业的解答。



手里有欠条的农民工朋友们,直接到法院起诉更好?效果更佳!

  农民工和老板产生劳动报酬纠纷一般是通过劳动仲裁的方式来解决,但是申请劳动仲裁都是劳动者自己去办理,在劳动者对于仲裁的程序和需要的证据一窍不通的情况下,难免力不从心。但是如果在老板经济困难,老板实在无法发放工资的或农民工要求老板写下了欠条,可以直接到法院起诉,这样的效果比申请劳动仲裁的效果更佳!为什么若想了解更多的内容,下面敬请关注的分析。




  一般来说,产生劳动报酬纠纷是不可以直接到法院起诉处理的,但是有了欠条就不同了,农民工既可以直接去劳动局申请仲裁,又可以直接到法院起诉。有这两种;护身符;,相信农民工的维权之路会更好!


  欠条记载了拖欠劳动者多少工资以及支付期限等内容,有了欠条可以向法官要求老板支付欠条里的工资金额,但是从法律的角度来看还有限制条件,包括以下两点:第一,由于老板认可了工资金额,出具了欠条,直接确认了债权债务关系,因此劳动纠纷转变为债务纠纷。第二,向法院申请的诉讼请求不涉及其他的劳动争议,意思就是有且只有拖欠工资这唯一。同时满足了这个两点,劳动者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


  对于这种劳动纠纷转为债务纠纷的直接到法院起诉,可以更快捷地解决纠纷,减少劳动争议双方的时间和精力,也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这里不得不提醒一下,如果是涉及标的额比较大的建议委托律师代理起诉,这样更有利于追讨本来属于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其实在劳动者和单位之间发生纠纷后,还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的情况也不少,那么除了上述的情况劳动者可以直接去法院起诉并受理的还有哪些种情况第一,劳动者到劳动局申请仲裁,逾期未处理的;第二单位没有给劳动者买社会保险的;第三,劳动者和单位存在经济补偿纠纷的;第四,单位裁员、劳动者被调岗、编制变化等的;第五,单位不履行劳动仲裁书的义务的。